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應許的實現

原來屬於赫人的那塊田地和田裡的洞,從此成為亞伯拉罕的私有墳地。( 創世記23章20節 )

        得著土地,是亞伯拉罕實現應許最重要的異象。亞伯拉罕寄居在異鄉屬赫人的殖民地希伯侖,因妻子莎拉逝世必須入土埋葬的緣故,在異鄉土地取得不易的問題上,他努力和地主協商,並付上昂貴的價格購買。這土地也是亞伯拉罕在信心的旅程中所得的第一塊地,若非有堅定的信心,實在不易達成。
        對人來說,一生能清楚知道生命的目標,特別是明白神在自己生命中的應許,是何等寶貴。有了異象,就會有人生的藍圖來激勵我們;為了實現目標,我們每一刻都會為異象而活,並且經驗到神的真實。神所賜給我們最美的應許,無非是為了我們的罪而道成肉身的主耶穌基督;為了要拯救我們脫離苦難,主耶穌為我們被釘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又為我們復活,讓凡願意相信耶穌是基督的人,都能得著生命的盼望。
        教會一位姊妹被醫生宣布得了癌症第四期,生命僅能維持約半年左右。自此,她成為教會每一天代禱的對象之一。但令弟兄姊妹感動的是,疾病並未奪走姊妹對主的信心,也沒有影響她平時的溫和情緒。因著對主的堅定信心,她在接受化療之後,身體恢復得不錯,連主治醫生也表示很難得。她跟醫生說,一切都是神的看顧。得知生病後,姊妹不但一如往常從事務農工作,生活作息也很規律;她甚至更火熱地敬拜神、服事教會。常常為她未信主的兒女和丈夫的回轉歸向主而禱告。至今過了將近兩年,她所祈求的,主都一一成就了。會友看到姊妹的見證,無不稱頌耶和華是實現應許的神。

        親愛的天父,謝謝祢賜下祢的愛子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生命最美的應許,因為相信,耶穌的美好便成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

2013年1月30日 星期三

神必有準備

於是亞伯拉罕稱那地方為「耶和華以勒」;到今天人家還說:「在上主的山上,他會預備。」( 創世記22章14節 )

        神為要證明亞伯拉罕對祂的信心是否出於真實,出了一道任誰都很難通過的考題,就是要他親手殺了獨生愛子,成為祭物來獻給神;而亞伯拉罕也完全聽從神的吩咐。如果我們沒有完全讀完整個故事,恐怕會誤以為神是一位殘酷的神,而亞伯拉罕則是一位迷信的信徒;然而,故事的結果讓我們看到,神的本意並非殘酷,而是要看亞伯拉罕如何回應祂。我們看到亞伯拉罕完全相信神為他預備的應許必不落空。
        阿嵐是一位領有殘酷手冊的弟兄,因為疾病的緣故,他拒絕了結婚。以外在條件來說,他必須靠社會資源,或政府的福利來維持生活;但實際上,一直以來,他雖領有政府的補助,平時卻靠著自己的雙手賺取所需,並耕種農作物。常聽他分享說:「神必有預備 !」「我有能力工作賺錢,還能奉獻給教會,這都是神的預備,主耶穌已經醫治了我的疾病。」因為阿嵐弟兄的信心和虔誠的信仰,他不只被選為長老,成為教會領袖,在社區也因為熱心服務居民,成為一為社區意見領袖。
        神渴望看到我們的信心是出於真實、能通過考驗的真信心,好讓祂為我們預備的恩典和福分,一一實現在我們的生活中,誠如新約加拉太書3章9節所言:「亞伯拉罕信了,因而蒙福;這樣,一切信了的人也要跟他一同蒙福。」

        統管萬有的神,我感謝祢,我相信祢給我們的應許絕不落空,在我們各樣的需要上,「耶和華以勒」的神,必使它成為真實。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與你同在的神

當時,亞比米勒跟他的元帥非各去見亞伯拉罕,跟他說:「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上帝同在。」( 創世記21章22節 )

        「神與你同在」,是神賜給人們最美的福分。亞伯拉罕知道,要得著應許是一趟不容易的旅程;但他相信神必與他同在,所以他被稱為「信心之父」( 參閱羅馬書4章1~12節 )。在前往「應許」的路上,亞伯拉罕的信心讓非利士王亞比米勒看到在亞伯拉罕前面引導、看顧他的神。
        有一位牧者初到後山牧會時,最害怕的就是交通,因為每次遇到刮風大雨,交通一定大受影響。然而,他卻越來越能體會神的同在;儘管後山面臨許多不便和出入危險,但從當地原住民對每次的交通不便都能處之泰然的樂觀態度,他不僅看到他們的信心,也感受到他們深深情繫原鄉;此外,也讓他對早期在山區傳福音的前輩們,更深感敬佩。當年,他們即使生活困苦,交通不便,卻仍甘心樂意徒步一山接著一山傳道,好讓福音廣傳;因此,基督福音至今仍深深影響原住民的生活,成為原住民的盼望。今天,還可看到信仰前輩的下一代,接續其美好腳縱,有`的成為傳道人,有的當教會核心幹部;因為神與他們同在,即使環境艱難,卻激勵他們繼續福音的使命。他在後山牧會14年,已經歷了無數的風雨,因為「神與他同在」,如今出入後山對他來說,已不成問題。
        當我們看到許多不幸的社會案件發生,也看到許多天災帶給人們恐懼害怕時,更讓我們感到這是個充滿苦難的世界。經上說:「勝過世界的是誰呢 ? 不就是那信耶穌是神的兒子的嗎 ?」在苦難中,主必與我們同在。

        神啊 ! 謝謝祢願意與我們同在,使我們可以在這條信心的路上越來越剛強,求祢繼續同在,直到我們看見祢所應許來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使人有盼望的神

接著,上帝開了夏甲的眼睛,使她看見一口井;她到井邊,把皮袋盛滿了水,給孩子喝。
( 創世記21章19節 )

        夏甲因「戲笑」莎拉所生的兒子,被迫帶著兒子離開主人的家,而迷失在曠野中。在現實生活條件嚴重不足下,她絕望地將孩子撇在小樹下,而自己枯坐在另一邊,不忍心地望著可憐的孩子哭號。
        看看目前全球的情勢,我們不單要面對生態環境嚴重受破壞,也要面對全球經濟衰退,以及其他如天災、戰爭、糧食短缺.........等問題。可以說每一個人的生活,都在種種惡劣的現實情況中,不得不改變,包括被迫轉換工作,被破改變生活方式,因為大家都有可能像夏甲一樣,生活中賴以生存之物,也許只剩一皮袋水和一些餅而已。然而,有人在這「曠野」中持續迷失,從社會頻頻發生因承擔不起生活壓力而選擇自盡或傷害別人的事件日增,就可見一班。
        神對亞伯拉罕說:「不要為著這兒子和女奴夏甲的事憂慮......,至於女奴的兒子。我要給他許多兒女,使他們也成為一國,因為他也是你的兒子。」( 12~13節 )神按著祂的應許,差遣使者從天上呼叫夏甲,安慰她說,神必使她的兒子成為大國。神的安慰開啟了夏甲的眼睛,使她看見路旁的水井,而不是只有一皮袋水而已,這水井帶給她力量和信心,繼續面對未來。
        活在這個不安定的世代,我們都無法逃避這世界的問題;然而,神如何安慰夏甲,堅固她的信心,也必如此安慰我們。經上說:「人算什麼,祢竟顧念他 ! 必朽的人算什麼,祢竟關懷他 ! 然而,祢造他僅低於自己;祢用光榮尊貴做他的華冠。」( 詩篇8篇4~5節 )

        主啊 ! 求祢的愛堅固我們,在艱苦中,祢的話安慰我們,使我們的眼目明亮,看見人生的水井。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

2013年1月27日 星期日

神按著祂的話成就

上主按著照自己的諾言賜福給莎拉。( 創世記21章1節 )

        人們都渴望被祝福;事實上,多數人可說自一出生就被祝福充滿──擁有乾淨溫暖的床和衣著,擁有家人的呵護和生活的供應,直到長大成人。好比天父在迎接亞當時,祂預備了美麗的伊甸園,也為他預備一生的伴侶,好使他在各樣事上一無所缺。神呼召亞伯拉罕一家,應許他所得的福是世世代代的福,神必按著祂所定的時間表給他生一個兒子,好讓祝福可以延續。
        一位住在桃園的弟兄,平時務農,過著平凡的生活,他也是一個信仰基督的人,且在教會當長老。後來,他參加一個由好幾個教會合辦的聚會,當時主講的牧師在結束聚會前,為需要被祝福的會眾一一禱告。他與太太也請牧師為他們禱告。在禱告中,牧師祝福他說:「你要預備心,神要呼召你們來服事許多人,你會是在社區中很有影響力的人.......。」一年多後,村長選舉即將展開。他見證說,每次禱告聖靈都感動他出來服事村民;所以他就參選,果然順利當選,如今已連續當2屆村長。神果然按著祂從前說過的話來成就。
        人們只要結了婚,多半很自然地會期待新生命的誕生,渴望能生出新的世代,來延續家族的命脈。當然,人們渴望的福,不只是擁有後代而已,而是希望像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不僅讓以撒出生成為亞伯拉罕的福,更要讓祂所賜的福,如天上的星星、如海邊的沙,數也數不清。只要我們相信神,順服祂的帶領,我們將得的福也要如此無可限量,神必按著祂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來成就一切。

        父啊 ! 祢本就是要使我們的生命得的更豐富的神,求祢的靈教我們明白祢在我們生命中的心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

2013年1月26日 星期六

知道人心的神

在夢中上帝回答他說:「是的,我知道你做這件事問心無愧,所以阻止你得罪我,不使你侵犯她。」( 創世記20章6節 )

        神知道亞伯拉罕的軟弱和不完全;但祂仍揀選亞伯拉罕,來彰顯祂是獨一的真神。亞伯拉罕則以信心回應神的呼召,離開本族本地往神所指示的地方去。因為亞伯拉罕願意踏上這信心之旅,即使他在同一件事上再度犯錯,神仍親自保護他,讓他沒有完全陷入不義的罪中。神知道亞比米勒是個手潔心正的人,因此透過異夢告訴他真相。即使亞比米勒心儀莎拉,但當他知道她已婚,便聽從神的警戒不親近她。神親自保守亞以米勒,不陷入不義的罪中。
        箴言4章23節說:「你要謹守你的心,勝過謹守一切,因為生命的泉源由此而出。」很多事情的結果,會按著我們的決定發生,參透萬事的神按著我們轉向祂的心志來保守我們。

        全能的神,祢是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神,我們的心思如何祢都曉得,求祢的靈保守我們的心,在試煉中保護我們免受災害。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2013年1月25日 星期五

生命是美好的

大女兒告訴她妹妹說:「爸爸老了,世上也沒有男人可按一般規矩跟我們結婚,使我們生孩子。來吧,我們拿酒給爸爸喝,好跟他睡覺,從他得孩子。」( 創世記19章31~32節 )

        關於羅得兩個女兒將父親灌醉,而後與他睡覺得到孩子的這段記載,往往令人感到相當疑惑;因為,在我們眼中,這是一個亂倫的行為。然而,若我們撇開心中原有的定見,或許能暫時脫離框架,看出其中不同的意義。
        羅得的兩個女兒,在面對身邊只剩下父親這位男人時,她們做出一個決定,就是要與爸爸同睡。但這事她們並非為了自己而做,乃是為了留下後代而行。這兩為女性知道自己的行為並不合常理,但為了未來,她們願意擔負這個責任。同時,為了避免陷父親於不義,她們並沒有和父親羅得共謀,或徵得他的同意,而是暗中灌醉父親,再與他同寢。
        創世記19章特別記載此事,並記錄了大女兒生的兒子取名摩押,是摩押人的祖先;小女兒生的兒子,取名亞米,是亞捫人的祖先。為了生命的延續,羅得的兩個女兒做出決定,新的族群就由此展開;儘管她們的作法錯誤,上主仍看重每一個生命,使其後代各自成為不同族群的源頭。
        為了繁衍後代,女性一向是擔負起這個重責大任的主要角色,為此費盡心思。直到現代社會,這樣的使命依然催促女性做出許多決定。或許,我們會以許多的道德價值或父權思想去批評論斷;然而,生命本身並沒有錯誤,因為上主在創造之初,看祂所造的一切都美好。或許,我們不甚明白上主為何允許這件事存在,但從整個事件的發生與被記錄下來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深思,面對生命本身,我們以什麼樣的眼光去看待 ? 我們是否也能看出美好的生命 。

        賞賜生命的主,當我們面對衝擊我們的道德思想與行為時,求祢教導我們,將祢的眼光擺在前面,使我們能看出祢在其中的作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逃離所多瑪

羅得猶豫不決,但是上主憐憫他,那兩人就拉著他、它妻子,以及兩個女兒的手,帶他們離開那城。( 創世記19章16節 )

        上主果然派天使到所多瑪查看是否有十個義人,但景況卻讓他們極失望。因為所多瑪的罪惡滿盈,只有羅得願意伸手保護他們。於是,天使向羅得說明上主要毀滅這城的心意;但因為亞伯拉罕的懇求,上主準許羅得一家人逃命。
        天使事先警告羅得,他在第一時間卻充滿猶豫,因這裡有他的所有家產和安穩的生活。緊急被迫逃離,使羅德必須放棄一切,無法在第一時間作決定。但上主憐憫羅得,於是天使拉著他、他的妻子及兩個女兒離開。羅得並非自願逃離所多瑪,甚至逃跑過程中哀求,讓他逃到瑣珥小鎮就好,而不要原本天使要他去的山上。天使對羅得的要求,無奈地答應,並要他趕快行動。就在羅得到瑣珥,上主燒毀了所多瑪與蛾摩拉。羅得的妻子因為回頭看而成了鹽柱。最後只有羅得與兩個女兒逃離所多瑪而得救。
        羅得的猶豫和妻子的回頭,都顯示其對所擁有之物的依戀,無法全然放下。然而,上主仍親自帶領人逃離罪惡之城,而非讓人靠自己的力量。就如沙灘上的腳印所顯示的,人在最艱難的時刻,是上主抱著我們走過那段路。有時,是我們沒有力量逃離罪惡,或者是我們仍依戀在罪中的生活;然而,因著上帝的憐憫,祂將帶領我們,拉著我們,甚或抱著我們離開那罪惡之地,且為我們預備一個安穩的地方。我們有時也會像羅得一樣,覺得那地方太遠而不願前往。雖然,上主後來允許羅得自己選擇一個離城較近的地方;不過,也因這樣的選擇,羅得並沒有真的逃離犯罪的根源。詩篇103篇12節指出,上主使罪離我們遠遠的;然而,我們自己卻喜歡住在靠近罪的地方。

        使我們遠離罪惡的主,願我們全心逃離罪惡,不再回頭。奉主的名,阿們。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為罪惡之城求情

最後,亞伯拉罕說:「我的主阿 ! 請祢不要生氣,容我再求一次 ! 如果只找到十個呢 ?」祂回答:「即使只有十個,我也不毀滅這城。」(創世記18章32節 )

        當上主對亞伯拉罕說要去察看所多瑪與蛾摩拉的罪惡,亞伯拉罕對主說:「祢真的要把無辜者跟有罪的人一起消滅嗎 ? 如果城裡有五十個無辜的人,祢還要消滅全城嗎 ?不會為了救這五十個人而饒恕這城嗎 ?」上主明白亞伯拉罕的心,回答他:「如果我在所多瑪找到五十個無辜的人,我就為了他們饒恕整個城。」亞伯拉罕一路與主喊價,最後說:「我的主啊 ! 請祢不要生氣,容我在求一次 ! 如果只找到十個呢 ?」「即使只有十個,我也不毀滅這城。」上主的回答給我們肯定的應許,即少數義人能挽回上主對多數罪人的審判。
        在現時社會中,常是少數人的罪導致多數人的死亡,不論是各項政策的訂定或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決定權都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而這些人`若做了錯誤決定,結果往往讓多數人受到傷害,甚至死亡。許多基督徒為這世界的罪惡禱告,懇求上主消滅罪人,甚至求聖靈為自己爭戰。然而,當亞伯拉罕聽聞上主要毀滅所多瑪時,他並不是拍手叫好,即便他知道所多瑪與蛾摩拉的罪惡滿盈,他仍為他們懇求並為居住在那地、他所疼愛的羅得一家人懇求。因為,亞伯拉罕知道上主的心意,當上主定意降災時,無人能倖免。
        當我們宣告祈求上帝消滅敵人時,是否想過,我們有些親人也身處敵人陣營,我們會期望他們被消滅或得拯救呢 ? 為著我們所愛的親人,也為著上主慈愛的心,我們應該祈求的是,在那些罪惡之地有十個以上的義人;也祈求活在罪惡之中的我們,能成為那十個義人其中之一。因為,上主應許即使只有十個義人,祂也不毀滅這城。

        充滿慈愛憐憫的主,我們願成為那十個義人中的一人,也願為那罪惡的城祈求,因我們知道,祢看重人悔罪的心。奉聖子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款待上主`

他抬頭一看,看見三個人站在那裡,就上前迎接他們,俯伏在地,對他們說:「我主,請在這裡休息一會兒,讓我招待後再走。」( 創世記18章2~3節 )

        當上主在幔利的聖樹向亞伯拉罕顯現時,亞伯拉罕馬上就認出,並且熱切接待上主。這是亞伯拉罕行了割禮之後,上主再次的顯現。我們發現,這時亞伯拉罕的反應與之前有些不同;過去,他只是被動地接受上帝的宣告;而今,他卻能很快認出上主,熱情的給予款待,與上主有所互動。
        亞伯拉罕並不確定上主出現的原因,但他如同招待貴賓一樣的給予款待。亞伯拉罕的第一個行動,就是拿水給他們洗腳。這原本是僕役的工作,但亞伯拉罕卻親自去做,因為他知道這是上主,他的主,他樂意為其服務。亞伯拉罕並將他們安置在樹下休息,也就是他們相遇的幔利聖樹下。在炎熱的白天,唯有樹蔭下最舒服,可見亞伯拉罕願意為主擺上最好的。之後,他又去準備食物,使他們能充分休息,有力氣繼續趕路。在接待上主當下,亞伯拉罕並不知道其目的地就是他家,直到他們都吃飽才對他說:「明年的此時,我要回來;你的妻子莎拉要生一個兒子。」上主再次確立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
        耶穌來,對我們說:「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渴了,你們給我喝;我做客旅,你們留我住;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穿;我病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當我們熱心接待耶穌,我們就蒙天父賜福,可承受那創世以來為我們預備的國。我們能否在這些至微小者身上認出主,並樂意親自用心接待他們 ? 接待那最微小的,就是接待上主。

        滿有應許的主,當祢顯現臨到我眼前時,我願能夠認出祢,並且盡我所能的款待祢,請祢與我同飲食,並使我能進入祢的國度。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2013年1月21日 星期一

割禮的意義

從現在起,你們所有的男嬰,包括那些你們家裏出生和向外國人買來的奴隸,在出生後第八天,都必須接受割禮,以此作為我與你們立約的記號。(創世記17張11節 )

        正如上帝以彩虹為記號與挪亞立約,不再以洪水淹沒全地;割禮則是上帝與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在受割禮後,亞伯蘭被上帝命名為亞伯拉罕,符合他所得到的應許,成為多民族之父。這是亞伯蘭99歲時發生的事。上帝不僅要求他接受割禮,連帶他家禮所有男嬰,甚至包括奴隸,在出生後第八天,都要接受割禮。這是存在於肉體上的記號,代表著上帝應許的約。
        割禮,不只是肉體上的記號,也代表生命的改變與更新。首先,上帝要改亞伯蘭與莎萊的名字為亞伯拉罕與莎拉,使他們的生命不再專注於眼前。上帝重申應許,要給亞伯拉罕兒子,並確實告訴他明年此時,也就是他100歲之際,這件事必成就。上帝在亞伯拉罕75歲時,就呼召他前往迦南地,也應許他的子孫要成為大國,但這應許經過漫長的25年才得到成就。之前的24年,亞伯蘭雖然相信上帝,但另一方面,他也未放棄人的想法。然而,就在99歲受割禮之後亞伯拉罕終於改變,願意放棄以人的想法去行,而是全然相信上帝。
        新的時代,信主的猶太人認為,外邦人須先行割禮才能成為基督徒,乃因為他們承接了亞伯拉罕的信。割禮的意義,是要除去人自我中心的信念,轉而信靠上帝,全然交託。這個記號,不僅代表上帝的應許,也代表人與上帝的關係。但保羅提醒,耶穌基督來,已改變人與上帝的關係,人不再需要藉由這肉體的割禮記號,先成為亞伯拉罕的子民,才能進入上帝的應許。因為通過耶穌基督,當我們領受洗禮時,我們都與上帝立新的約,進入了祂應許的國度。

        與人立約的主上帝,祢以不同的記號提醒我們,祢與我們所立的約,使我們重新省思與祢的關係。願我能如同亞伯拉罕一樣,全然相信祢。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20日 星期日

守護外籍女子

上主的天使在曠野,在通往書珥路上的一個水泉旁邊遇見夏甲。( 創世記16章7節 )

        夏甲,一位埃及女奴,在女主人與男主人共謀下,被迫懷孕。或許她原本期望能藉懷孕為自己爭取些許地位,卻因女主人莎萊苦待而逃走。她留在水泉旁,滿懷抱怨與委屈,畢竟她是個受害者。夏甲的懷孕並不在上帝計畫中;她腹中的孩子不是上帝應許給亞伯蘭的子嗣。然而,當她受苦待時,上帝並未默不作聲,而是差使者去幫助她,也為她祝福。上帝的使者讓夏甲明白自己的處境,她應回到女主人身邊。雖然,夏甲所懷之子本非出於上帝的計畫,但上帝仍給她同等的恩典,正如祂給亞伯蘭的應許一樣,要使夏甲的子孫眾多。
       近年來,外籍配偶在台灣的比例逐年增高,外籍勞工人數也日益增多,但外籍人士的福利與權益並未相對提升。相反的,他們受到的歧視或不平等對待、甚至受暴力相向的案件不減反增。多數人或許還會帶著厭惡表情看他們,只因他們彼此之間大聲說著我們不懂的語言。離開家鄉,所做的工作又是服事別人,許多來自菲律賓、印尼等地的外籍雇傭,有著和夏甲類似的命運。當他們遭受苦待或委屈時,除了尋找同鄉慰藉,是否也能得到其他人的關懷呢 ?
        去年,基督徒導演李靖惠拍攝的《麵包情人》,以在安養院工作的菲律賓看護為主要拍攝對象。這群遠離家園的菲媽,來到異鄉台灣照顧衰老的身軀,在流動的生命線上,乘載著讓人感動得又哭又笑的故事;她們的故事,也提醒我們用不同角度去看待更多來自他鄉的外籍朋友。
        別忘記,我們所信仰的上帝,也是看顧外籍女子的上帝。

        看顧全人類的主,祢介入人的錯誤中,將那不義之事扭轉,聆聽夏甲的訴苦,也聆聽許許多多在台灣工作的外籍勞工的心聲,願祢眷顧他們,也使我們明白祢的愛同等澆灌在他們之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17日 星期四

新的立約

上主就在那時、那地方與亞伯蘭立約。他說:「我把這塊土地賜給你的後代:這快地從埃及的邊境一直伸展到幼發拉底大河。」( 創世記15章18節 )

        上帝以洪水淹沒大地後,以彩虹為證,與挪亞立約,不再使大水淹沒大地,滅絕生物;這約是屬全世界的,包含上帝創造的一切生物。創世記15章,上帝再度與人立約,這約則屬各人的,因亞伯蘭信上帝,上帝就以他為義人。
        上帝從呼召亞伯蘭前往迦南地開始,就不斷強調祂所應許的,直到亞伯蘭與羅得分家,又拯救被擄的羅得之後,才親自與他立約,因這約是針對亞伯蘭個人的。約的內容重申上帝曾說過的應許,同時預言將來要發生的事。上帝對亞伯蘭說:「你要確實知道,你的後代要流浪異鄉,被人奴役,被人虐待四百年。但是,我一定要懲罰奴役他們的那個國家;他們離開那裡的時候將帶很多財物出來。過了四代,你的子孫才能回到這裡。」
        在這個約中,有應許的賜福,卻也有必須面對的困境。上帝並沒有用美麗的福分來包裝一切,而是清楚將可能遇到的困境也擺在亞伯蘭面前;就如復活的主在大馬士革呼召掃羅時,也很清楚對他說,在他前面會有許多苦難。這兩人都因著信而全然接受,也清楚知道上帝呼召的意義。
        大多時候,我們只願看到賜福的部分,以為苦難都是魔鬼的錯。但事實上,上帝從不隱瞞人所會遇到的困境,也沒有將苦難從人的生活中移除,為要讓我們明白,無論我們走在何種景況,上帝都必然實現祂的應許。
        訂定新的約,代表上帝特別的揀選,只因亞伯蘭的信,上帝就與他立約,千年不改變。 

        與人立約的主上帝,因著亞伯蘭的信,祢揀選了他;今日,我相信,當我們以信心來親近祢時,祢也必須與我們立下新的約。奉主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16日 星期三

只拿取該拿取的

請把我的隨從所花費的還給我,其餘的我都不要。但是我的盟友亞乃、以實各,和幔利所應得的,應該分給他們。( 創世記14章24節 )

        亞伯蘭拯救羅得的行動獲得最後勝利,當他凱旋回來時,所多瑪對亞伯蘭說:「我絕不拿你的東西,就是一根線、一條鞋帶我都不要,免得你以後說:『我使亞伯蘭發財 !』亞伯蘭並非為了獎賞而戰,他加入戰局只是為了救回姪兒羅得。亞伯蘭雖然拒絕王所要給的戰利品,但他並沒有忘記為他的隨從以及盟友爭取利益。他對王說:「請把我的隨從所花費的還給我,其餘的我都不要。但是我的盟友亞乃、以實各,和幔利所應得的,應該分給他們。」
        亞伯蘭所爭取的,只是戰爭期間隨從所花的費用,並沒有為自己爭取其他的。這態度好像違背人性,誰不是趁機能多拿取就多拿取呢 ? 但亞伯蘭並非以人行為標準,乃以上帝的眼光為準,他以上主──至高者上帝為準發言,以祂的名發誓。他很清楚知道,上帝的標準是只拿取該拿取的。此外,亞伯蘭並沒有以同樣標準要求他人,反倒為盟友爭取應得的獎賞。這顯示他「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他不為自己取得利益,卻為他人謀取更大的福利。
        近年來,我們看到宗教界的醜聞中,不乏與金錢相關之事,許多指標型人物,仍無法抵擋金錢的誘惑,只為自己謀更大福利。這顯示人性的軟弱,和金錢帶給人極大的誘惑。「拿取該拿取的」,不再多求與多拿,是因為我們知道上帝的標準與上帝所喜悅的事。當我們贏得名聲或得到較高的權位時,我們能否有亞伯蘭的氣度說:「只把我所花費的還給我,其餘的我都不要。」

        充滿恩典的主,求祢時刻幫助我們省察自己,是否有按著祢的喜悅而行,不為自己多求,因祢賞賜的一切必夠我們用。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奪回一切

奪回被搶走的一切,又搶救了他姪兒羅得和他所有的財物、婦女,和其他被擄去的人。
( 創世記14章16節 )

        亞伯蘭與姪兒羅得分家後,羅得就一直住在所多瑪。然而,在四王與五王的戰爭中,羅得很快被捲入,不僅成了階下囚,財物也都被奪走了。亞伯蘭聽聞此消息,迅速招集家族中的戰士,又與盟友幔利及其兄弟以實各、亞乃一同加入戰局,追趕結盟的四王,直到將他們打敗,奪回被搶走的一切。我們看見亞伯蘭對姪兒的看重,不惜代價只為救回羅得,連帶也解救其他被擄的人。
        對親人的生命與財富,我們可能都相當在意,但我們是否更深層思考,對於屬靈的生命,我們也需爭戰與奪回 ? 這幾年,長老教會總會推行「一領一‧新倍加運動」,期盼通過福音宣揚一領一,帶領更多人進入教會。但在努力讓新血加入時,也當認真思考,對於那些被世俗所擄、或被其他宗教迷惑而遠離教會的信徒,我們是否也有奪回一切的心志,奮力為他們爭戰 ? 他們就如同被擄的羅得一樣,都是我們所愛的弟兄姊妹,當我們知道他們被捆綁,被奪走時,怎能不努力將這一切奪回呢 ?
        溫和的宣教一直是長老教會的傳統,但若有人正在搶奪信徒的靈魂,我們怎麼不像亞伯蘭一樣,招集屬靈的勇士們來爭戰呢 ? 這爭戰並非去搶奪他人,而是將那些原本屬於我們的弟兄姊妹解就回來。我們要面對的是一場不一樣的戰爭,卻也是非贏不可的戰爭,應當爭戰直到奪回他們原本的靈魂。
        亞伯蘭積極的採取行動,不是因著政治因素或權謀,而是因著他愛羅得的心。若我們所愛的弟兄姊妹鄭被不同的爭戰所波及,我們又怎能袖手旁觀而不行動呢 ? 起來吧 ! 勇敢奪回我們弟兄姊妹的信仰靈魂。

        全能的主,我們願看見弟兄姊妹的靈魂,不願他們被搶奪,求祢賜我們力量,使我們能守護我們所愛的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來當天國的門徒吧 !

2012年12月30日      葉啟祥牧師 講道──「來當天國的門徒吧 !」

        ( 一 ):結果子
                 1.進入天國的人是強狀的人 (馬太 11:11~12 )
                 2.結果子的步驟 ( 彼得後書1:3~11節 )
                 3.彼得的成為結果子的門徒
                 4.要如何做 ?
                  ‧接受操練
                  ‧決心結果子 ( 聖靈果子、恩賜果子、福音果子 )
                  ‧實際去行
                 5結論:天國門徒會充滿幸福感

2013年1月06日
     
        ( 二 ):有能力
                 1.耶穌彰顯天國的能力 ( 馬太 6章 9~13 )
                 2.耶穌將能力給祂的門徒 ( 馬可 16章14~18 )
                 3.如何做 ?
                  ‧思想:「三要」
                                             一、要相信一位大能的上帝 !
                                             二、上帝今天要繼續做工 !
                                             三、祂要藉著我做工 。
                 ‧信心:信心是順服
                 ‧尋求:跟神尋求能力
                 ‧去做:當你發現有人需要你就去做,去照著信心去做,去為人祝福,去為人禱告
               4.禱告、禱告、再禱告
               5.結論:「你是有能力的門徒,有能力的門徒讓天國降臨」

2013年1月13日

         ( 三 ):去做所信
                  1.整全的信仰 ( 馬可12章28~34 )
                  2.沒有去做不如不聽 ( 馬太7章24~29 )
                  3.決志去行
                   ‧、讀聖經抓住感動
                   ‧、禱告到願意去行
                   ‧、決志去實踐一個真理
                   ‧、做到直到事情的成就

2013年1月20日

         ( 四 ):得榮耀
                  1.主的榮光要反在你的身上
                  2.我們被聖靈和話語所寫
                  3.我們也反神的榮耀
                   ‧、除去心中帕子
                   ‧、祈求聖靈和上帝的話語不斷地從內心的變化
                   ‧、我們的周圍開始起變化
                 4.結論:別人因我們得福,我們因此得榮耀

前往迦南

亞伯蘭帶妻子莎萊、姪兒羅得,以及他們在哈蘭擁有的財物和所有的奴隸向迦南出發。( 創世記12章5節 )

        這段關於上帝呼召亞伯蘭的記載是以色列族重要的開始,因上帝呼召亞伯蘭時,特別應許他的後裔要成為大國,並藉著他賜福給萬民。能承接這一切,是因著亞伯蘭回應上帝的呼召,繼續其父親他拉要前進迦南地的心願。
        從創世記11章31節,我們看到他拉離開吾珥往迦南地去,最後卻只到哈蘭,並在那裡定居。上帝沒有忽略他拉的心志,因此繼續呼召亞伯蘭往迦南。亞伯蘭 75 歲時,開始了新旅程,這次他從哈蘭離開,在上帝帶領下來到迦南,並在示箭築祭壇記念上帝的顯現與應許。最後,他定居在迦南的南部。
        前往迦南,代表面對一個新開始,同時也代表祝福的成就。這個行為,為亞伯蘭的未來開創一個心的局面。原本,對迦南地的嚮往,是亞伯蘭的父親他拉的心願;但從上帝呼召亞伯蘭開始,前往迦南已轉化成上帝的應許。
        不同於他拉離開吾珥時,是懷著傷心,只帶長子夫婦與孫子一起走;當亞伯蘭離開哈蘭時,他把擁有的都一起遷移,因為他明白,迦南不再是逃避的地方,而是應許之地。他可全然放心的交託,此刻離開不僅是完成父親的遺願,更是資金與上帝的全新開始。這位上帝成為他的上帝,親自呼召他並帶領他;從此,亞伯蘭成了族長,擔負起獻祭的責任,與上帝建立了互動的關係。
        前往迦南,就如我們在信仰上承接前人的腳步,依循他們的路徑行走,或許在半途我們躊躇不前,或許有時安於現狀;然而,當上帝親自呼召我們,與我們建立關係時,正是我們擔負起新責任的開始,同時也承接心的任務的關係,我們必須負起責任的向前行。

        主啊,我們願在祢呼召我們時與祢建立親密關係,並承接所要擔負的使命,無論往何處,我們知祢必應許與我們同行。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離開

他拉帶兒子亞伯蘭、他的孫子──哈蘭的兒子羅得,和媳婦──亞伯蘭的妻子莎萊離開巴比倫的吾珥城,往迦南地去。他們到了哈蘭,就在那裡定居。( 創世記11章31節 )

        我們都知道,上帝呼召亞伯蘭 (後改名為亞伯拉罕 ) 離開他的本家、本族、本地,向著上帝應許之地前進。但這並非這個家族遷移的開始;早在亞伯蘭的父親他拉,就開始遷移的行動。他拉,是閃的族裔。我們並不清楚他拉為何選擇離開原本居住之地從巴比倫的吾珥城往迦南地去;但我們卻看到,因著他拉的選擇,他的兒子亞伯蘭成為上帝揀選的族長,從一個人丁單簿的家庭成為大族群,且是受上帝揀選賜福的族群。
        經文特別列舉他拉家中的成員,從短短的記載,可見他面對的是一個傷心情況。他拉的兒子哈蘭比他還早死,只留下孫子羅得;而長子亞伯蘭的妻子莎萊不能生育,沒有孩子。或許,他是為了這些傷心的原因而決定離開本地,讓兒子與孫子能免於受輕視。而這個離開的行動,上帝看見了,也眷顧他,更大大賜福他的後代族裔。
        人往往不會隨意離開熟悉的環境,多半為了某種原因,例如就學、就業、結婚,或為了離開傷心地。但不論如何,通常會確定一個目的地才有所行動。然而,他拉卻只定下一個方向,就帶家人離開原本居住之地。對他拉而言,「離開」代表著必須放棄許多習慣的人、事、物。上帝看顧這樣的心志,從他拉遷移開始,就揀選他的家族,並繼續帶領他的兒子亞伯蘭前往迦南地。
        因著他拉的離開,上帝使他的後裔成為大族。當我們願意放下原本所擁有的一切,往一個新的可能方向前進時,代表著我們的信心,耶穌也對我們說,要放下一切來跟隨祂。離開,是一個信心的行動。

        指引我們方向的主,願祢引導我們前行,使我們在離開時,能夠毫無畏懼的往前行。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12日 星期六

聚集與分散

他們說:「來吧 ! 我們來建造一座城,城裡要有塔,高入雲霄,好來顯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被分散到世界各地。」( 創世記11章4節 )

        台灣的101大樓,曾擁有世界第一高樓的封號,但很快又被其他國家所建築的高樓追過。事實上,人們盲目追求世界第一高樓的心理,遠在上帝創造之初就已存在。巴別塔事件,就是人們如何聚集一起,為了彰顯自己的力量而建造一座城,同時在這城裡建造高塔的故事。建造巴別塔,用意乃是要使人緊密相連結,並要使人被看見;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們害怕被分散。但這樣的心態與上帝的賜福剛好相反,上帝給人的應許是要人生養眾多遍滿全地,但人卻害怕四散各處而聚集一起,以為如此就能強大自己的力量,彰顯人的名。
        上帝並不喜悅人類這樣的心態與行為,因為這是人為所欲為的態度,不是敬畏上帝的表現。因此,上帝再次出手干預人類的生活模式,祂變亂了人的語言,使族群之間的溝通產生問題,進而無法繼續建造大城的工作。於是,人類再次分散到各地。
        分散,並不是一種懲罰,而是要實現上帝對人類的應許,使人遍滿全地,並阻止人任憑己意為所欲為。然而,人往往害怕被分散,因為分散代表失去大族群可依賴,也代表人必須自己奮鬥。同樣地,現代的教會也常以聚集成為大教會作目標。我們不能斷然說這樣不對,因這不過顯出人喜好聚集的習性。然而,我們必須小心地看待自己的內心,我們聚集究竟是為了榮耀上帝,或只是讓自己更有安全感,甚至榮耀自己的名 ? 要記住,上帝並不喜悅人為著自己而聚集;因此,上帝透過讓人分散的舉動,來賜福予人。

        彰顯能力的主,昔日祢使聚集的人們分散各處,為要彰顯祢的名與祢的賜福;今日求祢繼續保守,讓我們因著分散各處,而能持續將祢的名宣揚開來。奉耶$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11日 星期五

新的人類

以上是挪亞三個兒子的宗族,是按照各部族、各世系記錄的。洪水後,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是從挪亞的兒子們傳下來的。( 創世記10章32節 )

        在亞當夏娃犯罪,該隱殺害亞伯之後,邪惡的思想進入人心,上帝因此後悔造人而替世界重新洗牌,獨留下挪亞這家族。洪水過後,上帝應允人要生養眾多,遍滿全地。創世記10章特別詳述挪亞的三個兒子:閃、含、雅弗各自的後代,及後代產生的部落、國家。自此,新時代的人類實現上帝所應允,建立自己的族群與國家。
        在上帝賜福下,人類不再是個體存在,而是有龐大體系,閃、含、雅弗的兒子分別產生自己的族群,也居住不同區域。雅弗的後代住在地中海沿岸和島嶼;含的後代居住在西頓、迦薩地區的基拉耳,及所多瑪、蛾摩拉的區域中;閃的後代則居住在東邊的山區,從米沙直到西發。在這些不同地區生活的族群,開始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同時也建立不同國家。因著不同的區域生活模式,人類有了不同的發展,並建構多元豐富的世界。在這個世代的人們,開始有了分散的生活,並學習在不同的族群之間保持互通的關係。
        經過代代傳承,造就了現今世界的多元與豐富族群。我們可說是新的人類之延續,經過歷代的變遷與調整,我們仍在上帝的應允下持續保有不同的民族特性與文化。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在全球化影響下,人們也逐漸把多元豐富性的文化消滅,若不是仗著自己國家強大的文化特性,對其他民族做出侵略舉動,就是抱持商人無國界的思維,眼裡只有金錢,不再有其他。
        看看這多元豐富的族群所共同開創的新世界,是何等美好 ? 活在嶄新時代的我們,千萬不要再扼殺了上帝眼中所喜悅的多元與豐富性。

        賞賜多元豐富族群的主,祢讓我們看見這個充滿不同族群的世界,也看見祢所應允的豐富。願我們能持守在這豐富的生活。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2013年1月10日 星期四

守禮得祝福

閃和雅弗拿了一件長跑袍,搭在兩人的背上,倒退走進帳棚,把那長袍蓋在父親身上;他們把臉轉向外面,沒有看見父親赤裸的身體。( 創世記9章23節 )

        挪亞的兒子:閃、含、雅弗是全人類的祖先,其後代子孫的命運取決於他們對父親酒醉赤身露體的態度。這段經文,讓我們明白上帝對守禮的態度。
        含,看到赤身露體的父親時,第一個反應是跑去跟他的兄弟說。這個反應對喜好八卦的現代人而言,似乎沒什麼大不了;去跟其他兄弟說,看起來好像也沒什麼不對。然而,閃和雅弗聽到這事,他們的反應則是背對父親,倒退走進帳蓬,將長袍蓋在他身上。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或許有人會說這樣做似乎很矯情,但閃和雅弗的行為卻得到挪亞的稱許。相反地,含的行為則惹來挪亞的怒氣,並對含咒詛說,他的後代子孫要做其他兄弟的奴隸。我們或許會說,這是挪亞惱羞成怒的結果;但是,假若沒有上帝的應允,這樣的咒詛是不會成立的。
        我們看見兩種不同的態度,帶給人不同的未來。一邊是得到祝福,另一邊是卻是受到咒詛;一邊的未來是繁盛,但另一邊卻是成為奴隸。聰明的人都知道,應該要選擇哪一邊。但是,整件事的重點在於第一時間的態度。我們知道,上帝是看人內心的,倘若含在第一時間的行為與他的兄弟一樣,或許就沒有後來的記載了。含很可能在心理上就是在嘲笑父親的失態,正如我們面對酒醉的人也往往輕視他們一樣。但閃和雅弗所做的卻是遮蓋父親的身體,使它不致蒙羞。這是兩種不同的態度:一個是嘲笑他人,一個是使他人免於被嘲笑。
        上帝看重人內心的態度,而不單只是外在的行為表現。

        天上慈愛的父親,求祢使我們有一顆溫柔謙遜的心,好使我們在看見人的困境時,能有合宜的態度與行為,使人不因我而感羞愧,反倒能免於羞愧。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2013年1月9日 星期三

立約

我現在要與你們和你們的子子孫孫,以及地上所有的動物,就是那些跟你們從船裡出來的牲畜、飛鳥等立約。( 創世記9章9~10節 )

        立約,是雙方共同建立的,必須雙方都有所作為,遵守所定的內容。在洪水過後,當挪亞獻祭之後,上帝第一次與人立約。這個約的內容,有上帝的命令與作為。如同上帝在創造之初將世界交給亞當管理,如今,上帝將這新的世界交給亞當的後裔挪亞管理,且更慎重的訂定了契約。
        上帝立約的對象不僅止於挪亞和他的子孫,也包含了在地上的動物、飛鳥。這個約就是:不再有洪水淹滅大地,所有的生物都不再被洪水滅絕。上帝並以彩虹為立約的記號。當我們看見彩虹時,便要再次想起上帝與大地所立的約,也想起上帝的恩典,留存我們的生命。
        這個彩虹之約並不是只有人類受保障,這個約是屬地上萬物的。但是,人卻常忽略,或者是故意忘記這部分。在這個約中,上帝已將世界交給人,並要人管理世上萬物。然而,人卻自私的以為這應允只屬於人,而忘了這個約中上帝對人的要求:人不能吃帶有血的肉,因為血代表的是生命。上帝看重生命,同時嚴格地說:凡流人血的,別人也會流他的血。人與上帝立約所遵行的基礎,就是尊重生命──不論是受人類管理的生物或對人類本身。上帝提醒,人是按照祂的形像所造,若是損傷人的生命,就是損傷了上帝。
        洪水的發生,是因為人的邪惡令上帝後悔憂傷,決定重新創造世界。洪水後,上帝賜福挪亞的後代,並與地上萬物立約。這個約代表,雙方必須遵守彼此的約定。上帝始終遵守祂的約,即便人類似乎一次又一次的毀約,祂仍信守祂的承諾。

        信守承諾的主上帝,當我們不小心背離與祢所立的約時,請祢提醒我們回頭,好使我們不任意妄為,能在再次回到所立之約。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2013年1月8日 星期二

展露的新世界

只要大地存留一天,地上一定有播種,有收穫;有寒暑、冬夏,和日夜。( 創世記8章22節 )

        上帝以洪水氾濫大地,毀滅原本所造的世界。在方舟內生活的挪亞一家人及動物,經過慢長等待,在挪亞 601歲時,洪水終於全部退去,大地再次顯露。他們終於可以離開船內的生活,再次踏上土地,呼吸新鮮的空氣。
        從船內走出來的那一刻,新的世界正等著挪亞一家人,所有走獸和飛鳥都能自由活動,不在受拘束於有限的空間。此時,挪亞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為上帝建造祭襢,獻上燒化祭,為所經歷的一切獻上感謝。上帝也回應挪亞的獻祭,應允不在以此毀滅萬物,並要使這個新世界重新回到祂的秩序中。
        這個經歷了洪水淹沒的世界,有機會重新開始,是按著上帝所定的時節,按著季節的不同,有寒暑、冬夏,並有播種,有收穫。這個新世界是上帝重新的創造,有著上帝所安排合宜的時節,使人能夠按著時節來播種、耕種,並有收穫。上帝也使人可以在其中安居,並讓所有飛鳥走獸有其居所。這是上帝給予挪亞的應允。
        在洪水之後,上帝將新的世界交給人;雖然今日的我們仍然活在這個新的世界中,然而近年來全球氣候已出現異常的變化,季節不再按原本節令定期發生,花草樹木不再按著時節開花結果,不是水災就是乾旱,我們似乎離開洪水之後所展露的新世界相當遙遠了。上帝雖然應允不在因為人的行為而咒詛大地,也不一次將地上所有的生物都滅絕;但這世界仍因著人的行為而受苦,當大地受苦時,人類同樣無法在其中安然居住。我們對這個新世界仍然背負重要的責任與使命,因為,能夠按著上帝所定的時節生活,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

        創造並且更新萬物的主上帝,但願我們能在祢所定的時節中生活,按著祢所應允的,使我們不忘卻祢的恩典。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2013年1月7日 星期一

船內與船外

上主消滅地上一切的生物:人類、牲畜、爬蟲,和飛鳥;只有挪亞以及跟他在船裡的得以存活。( 創世記7章23節 )

        創世記6章9節到第7章,記載了關於上帝如何毀滅世界及留存挪亞的故事。上帝命令挪亞造一艘船,這船要容納地上的牲畜、爬蟲、飛鳥,潔淨的 7 對,不潔淨的 1 對,以及挪亞一家人。接著則描述上帝如何使洪水淹沒大地。
        因為人的邪惡,上帝定意要消滅人,但又顧念義人挪亞,而命他造船,存留其一家人及地上動物。當挪亞一家人及各樣走獸、飛鳥都進入船內後,上帝為挪亞關上船門,將船內和船外隔絕,行成了兩個世界。
        船外的世界,持續 40天被大雨侵襲,直到洪水淹沒大地 150 天。那時候,船外的世界,只有大雨的轟隆聲,人與走獸飛鳥的哭號聲;直到洪水侵過最高山峰,地上生物盡都死去,所有氣息都消失,大地最後剩下一片死寂。
        在船內,挪亞一家人與被選的走獸、飛鳥,則安穩的在其中生活。他們的生命得到保障,不必擔心外面的風雨,還有充足的糧食,可以安然生活,因為這一切都是按照上主的話所預備的。
        船內與船外有著不同的世界。船外的世界,是一個與上帝隔絕的世界,是上帝所要毀滅的狀態,失去了所有生命氣息,失去所有可仰賴的一切。船內的生活,代表著與上帝同行的生命狀態,即便外在環境有所改變,內在的生活仍然不變。當人能照著上帝的話去行時,上帝就保守他的一切,包含他的生命與家產;即便在風雨中,原本生存的環境有所改變,他仍然可以在船內享有安穩的生活。聰明的你,會做出什麼選擇呢 ?

        掌管一切的上帝,但願我們能夠生活在船內,是有祢同在的生活,而不是被祢拒絕在外的。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上帝的後悔

上主看見人類個個邪惡,始終心懷惡念,就後悔自己在地上造了人。祂很憂傷。( 創世記6章5~6節 )

       前一天,我們才看到賞賜給人長久的年歲,但緊接著就看到上帝似乎後悔了。祂說:「人既然是屬肉體的,我的靈不永遠住在他們裡面;所以他們的壽命不得超過一百二十歲。」我們看到上帝因後悔而做這個決定,因此在挪亞之後,人的歲數大幅縮減了。
        在此,我們看到上帝似乎和人類一樣有情緒,就是後悔與憂傷。上帝因人類的邪惡而感到後悔與憂傷;聖經的作者用這樣的行容詞來描述,使我們更能貼近上帝的心思。在聖經中,我們常看到上帝的後悔多半與憂傷相連,意味上帝即便後悔,仍為人憂傷,這代表祂對人的憐憫與哀嘆。上帝對祂所造的人類極度關注,就像父母都期望孩子能成材,走在人生坦途,但孩子偏偏誤入歧途卻又執迷不悟,怎不叫父母傷心難過,悔不當初呢 ? 上帝的心思就如父母一樣,祂後悔造人,因為邪惡心思不受控制地影響人們的行為。
        然而,在上帝後悔憂傷的感嘆中,仍有值得祂喜愛的人,就是義人挪亞。為了挪亞,上帝沒有在後悔中完全滅絕世上的一切。上帝並沒有改變祂在後悔中所做的決定,將世上的一切消滅,但祂為挪亞一家人提供了保障,留存了他們的生命,藉著這個保障,也留存了上帝原本所造的動物們。在這裡我們看到了上帝矛盾的慈愛,在祂的後悔中仍然有祂的喜歡,因這喜歡,使我們今日仍然留存在祂面前。

2013年1月5日 星期六

人的年歲

亞當死的時候是九百三十歲。( 創世記5章5節 )

        創世記5章,記載一連串亞當及其後代子孫的名字與年歲。我們發現,在創造初,人的年歲和現在有極大差距,當時的七、八百歲,就如今日的七、八十歲一般平常。而亞當活了九百三十歲,無論在當時或現代,都算長壽。
        這當中,還有一件值得我們思考的事,亦即年歲所代表的意義。無論人活了幾百歲,還是有一定年歲,這是人犯罪之後上帝給的限制。人的生命終有結束的時候,這可說是人犯罪的結局,就如上帝說的,吃了善惡果必定要死。雖然蛇引誘人時曾說:「你不一定會死」,但事實證明,人終究有結束生命的一刻。這長長的年歲,顯示上帝仍憐憫人。從經文中,我們可看出上帝並沒有因亞當及該隱的罪而離棄人,祂仍與他們同行,甚至當人願意與祂有密切來往,還有被上帝接走,以諾就是最好的例子。從亞當直到挪亞,上帝仍然與人同行,並且喜愛人。在洪水之前,人仍享有上帝所賜長長的年歲。
        當人失去長壽後,它反倒成為人類所追求的目標。我們不難從歷史或小說創作中發現,人對長久年歲的追求,為了延年益壽,長生不老、不死,人類不曉得做過多少荒唐事。這些都告訴我們,當人失去時,就會希望擁有更多。然而,生命的年歲長短並不能與生命的豐富成為正比。許多人活了長長的一輩子,卻盡在苦難中;有些人雖然只在世上短暫停留,卻是精彩豐富。生命的年歲乃掌管在上帝手中,正如保羅所說,人的一生就如同一齣戲,問題在於我們是否有在世人、天使與上帝面前,盡我們的能力精彩演出。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人的世界

你他的時候,大地張開口吞了他的血。現在你受詛咒,在也不能耕犁田地。( 創世記4章11節 )

        該隱和亞伯是亞當和夏娃的兒子,他們雖被逐出伊甸園,但仍然與上帝保持親密的往來。但就在獻祭時,上帝喜愛亞伯的祭物,而拒絕該隱所獻的祭物。上帝提醒該隱:「罪已經埋伏在你門口。罪要控制你,可是你必須制服罪。」然而,該隱沒有制服罪,反倒被罪制服。他動手殺了弟弟亞伯,犯下人類史上第一樁謀殺案。這就是人的世界,因私慾、嫉妒等罪而被制服了。
        在亞當與夏娃吃了分別善惡之果後,雖然得了分別善惡的智慧,卻不能行善,反倒明知是惡卻仍去行。該隱被嫉妒、不滿的心所勝過,在這樣的情緒下殺了自己的兄弟。當上帝責問他時,他還對上帝生氣,說:「難道我是看顧弟弟的人嗎 ?」人一連串的犯罪行為,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艱鉅。上帝說:「你殺他的時候,大地張開口吞了他的血。現在你受詛咒,再也不能耕犁田地;即使你耕種,土地也不生產。你要成為流浪者,在地上到處蕩。」這是該隱殺了亞伯所須付出的代價。
        人以為吃了善惡果會變聰明,卻反倒被罪纏繞,不僅自己受苦,也連累土地受咒詛。但上帝仍憐憫祂所造的人,雖將該隱逐出原本生活之地,卻在他額上做記號,警告人不可殺他。該隱額上的記號是羞恥的,卻也是上帝慈愛的象徵;這記號讓人知道該隱的罪,也顯出上帝的恩慈,不讓人殺害他。人的世界充滿許多該隱,因為私慾而被罪轄制,但上帝仍介入,使我們保有生命。

        有大怒又有慈愛的主,祢對我們所犯的罪惡感到生氣,卻仍憐憫我們的軟弱。我們原是不配蒙受恩典,但祢仍然保守我們的生命。謝謝祢如此愛我們,我們院回頭向祢。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2013年1月3日 星期四

禁不起誘惑

上帝問:「誰告訴你是光著身體的呢 ? 你吃了我禁止你吃的果子嗎 ?」那人回答:「祢給我作伴侶的那女人給我果子,我就吃了。」( 創世記3章11~12節 )

        夏娃受到蛇的誘惑,吃了本不該吃的善惡果。這個禁不起的誘惑,導致人為了所犯的罪付出代價,離開伊甸園。整起事件始於蛇與女人的對話──蛇對女人說:「上帝真的禁止你們吃嗎 ?」「不見得吧 ! 你們不會死。」「你們吃了那果子,就會像上帝一樣能夠辨別善惡。」女人在蛇的一連串話語中,受到誘惑,又看到那果子實在好看,於是摘下吃了,又將它給了丈夫,他也吃了。
        世上有許多誘惑人的方式,都和蛇的話很像。首先是讓人產生懷疑,然後給予不同答案,再以甜言蜜語包裝,勾引人一步步落入誘惑,而遠離原本安穩的生命。看看亞當和夏娃的結局,他們不只失去原本地位,不能再居住伊甸園中,也讓後代從此受到罪的轄制。男人必須辛苦工作,才能得到賴以維生的糧食,女人則要受懷孕和生產之苦。這就是禁不起誘惑付出的代價。
        亞當和夏娃不僅犯了罪,還對所犯的罪找藉口。當上帝責問時,男人並沒有認罪,反倒說:「是祢給我作伴侶的那女人給我果子,我就吃了。」來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同樣的,女人也將自己犯罪的行為,推給上帝所創造的那條蛇。人所犯的罪,並不在吃了善惡果,而在於違反上帝的命令,並且不承認自己的過錯,還找藉口為自己脫罪。雖然這些藉口聽起來似乎都有道理,但藉口並不能掩蓋人犯罪的事實。當我們禁不起誘惑而犯錯時,願我們能在上帝面前承認自己的罪,使我們不至於失落現有美好的一切。

        主啊,祢知道我們的軟弱,知道我們會為了所犯的過錯找藉口,但祢仍然愛我們,不離棄我們。我們願誠心為自己的錯誤悔改認罪,不再落入誘惑中,求主時刻帶領。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有靈的活人

後來,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吹進鼻孔,他就成為有生命的人。( 創世記2章7節 )

        今天的經文是關於創造的另一個記載,焦點關注於上帝創造的人身上。7節後半段,和合本聖經的翻譯是「有靈的活人」,現代中文譯本則譯為「有生命的人」。重點都在說明,上帝創造的人是擁有祂的生命器息者。不同於上帝創造的其他生物,當中沒有注入上帝的氣息,唯有「人」才有。上帝稱「人」為「亞當」,意思就是從土出的。人,原本不過是泥土,但在上帝的手中得以塑造成型,並且得著生命的氣息。
        我們之所以稱為人,是由上帝所命名,祂將自己的生命氣息分給我們,使我們得以在受造之初就領受祂的靈。這個靈,在我們裡面,等待著在我們之外的上`帝,當彼此相遇的那一刻,就產生共嗚,喚醒了在我們裡面沉睡的那個靈。當耶穌說,我們也要受聖靈的洗禮時,正是代表在我們裡面的靈,要被外在的零喚醒,使我們內在與外在能合一。
        在人還未犯罪前,享受了與上帝合一的美好;那時,人安居在上帝所造的世界,遵守上帝的命令。可惜,人犯了罪,失去那合一的心靈。而耶穌來,最大目的就是要使我們再次使我們與上帝合一,重新成為受造之初那「有靈的活人」。在創造之初,上帝將祂生命的氣息吹入亞當,使他成了有靈的活人;而今通過洗禮,外在的聖靈與我們內在的靈得以相遇,並合而為一。當我們在洗禮時領受聖靈充滿,使我們能觸摸到上帝的心靈,並與祂的靈合一,我們便不再「說一套,做一套」,因為聖靈的洗禮將使我們「言行合一」,成為上帝起初所造「有靈的活人」,是充滿生命且明白上帝心意的人。

        賞賜生命氣息的上帝,願我們內在的靈與外在的靈能合而為一,真正成為祢創造之初那美好的「有靈的活人」。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開始

大地混沌,還沒成行。深淵一片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創世記1章2節 )

        在世界未開始,一切都是混沌的,不管是中國神話盤古開天,或是創世記所記載上帝創造天地的過程,都明確指出這個混沌的事實。
        上帝在創造的開始,以祂的靈運行開始,給予這個原本混沌的世界秩序。從創造的次序中,我們發現每一個次序步驟的關聯性。
        因著上帝的靈運行,使我們在混沌中有一個新的開始。上帝按著祂的秩序進行創造;同樣的,當我們面對一個新事工開始時,也不需急著讓所開始的事工長骨長肉,而是應該先尋求上帝的靈運行與幫助。一個有秩序的開始,終將由人承接後來的工作,並且使這個工作得以有美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