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盡力量完成使命

天國的福音先要傳遍天下,向全人類作見證,然後歷史的終局才會臨到。( 馬太服音24章14節 )

        馬太福音24、25兩章,談到終末論及耶穌再來的重要議題。新約共260章,其中有318次提到耶穌再來,可見其重要性。關於耶穌再來,現在有些人相信,亦有些人不信。身為基督徒,我們的確相信主來的日子近了嗎 ?
        知名宣教學者大衛‧巴略特公布的 2011年全球差傳數據顯示,全球有1萬6597個族群,有6872個族群不認識耶穌,比例約41.4%。耶穌再來的終末論,是宣教議題,如馬太福音24章14節所言,天國的福音先要傳遍天下。它也是人性的議題,因人未完全悔改,如彼得所言:「祂寬容你們;因為祂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
        1920 ~ 1950 年代的台灣,有一位為農民發聲的革命家──簡吉,他見農民生活困難,遂率農民向政府抗爭。出生高雄鳳山貧窮的農家,簡吉深深體會貧農的困苦,後來雖任教職,卻毅然走上農民運動之路。在《簡吉獄中日記》,他在寫給太太的信中更深刻表露其關懷農民與土地的情感。身為對土地人民「有感」的知識分子,簡吉一生為改善農民生活不遺餘力,甚至犧牲生命。身為基督徒,我們是否對受苦的人民有感,願意盡心力將上帝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 ?
        總之,要盡一切力量完成主耶穌交付我們的使命。耶穌說:「看吧,我快要來了 ! 那遵守這書上預言的人有福了 !」( 啟示錄22章7節 ) 主耶穌啊,請來吧 !

        親愛的主耶穌,幫助我更能明白祢再來的意義。我確信祢再來的應許,成為我每一天生活的原動力及盼望。主耶穌啊,請來吧 ! 阿們。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上主是活生生的

上帝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這意思是說,上帝是活人的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 馬太福音22章32節 )

        法利賽人對耶穌的反擊失敗以後,撒都該人接續了這場爭戰,挑戰復活的問題。耶穌駁斥撒都該人對復活的錯誤,指出上主是活生生的。
        「常被打倒,卻沒有喪亡。」( 哥林多後書4章9節 ) 是李正柏牧師於1952年在金門的南日島戰役,身中三彈倒臥血泊中所聽到微小而清晰的聲音。李正柏在1925年4月5日出生於中國,學生時期,響應當時「十萬青年十萬軍」愛國運動,進而投筆從戎。1952年10月10日,奉令突擊金門南日島;12日受命進擊右翼高地,他奉命率部隊前進,實施肉搏,最後卻在敵人反擊下,身中三彈,倒臥血泊中,不醒人事。當時被抬送至金門五三醫院救治時,院方看他傷勢極重,認為無法挽救,就直接送到太平間,並判定說他已死亡。
        李正柏在太平間10多個小時,身體雖已失去知覺,心中仍有一絲意念,就不斷禱告呼求主說:「主啊 ! 救我。」翌日,軍方準備棺材要把他抬去埋葬時,他聽見腳步聲,就掙扎著輕聲說:「我要喝水啊 !」連叫幾次,都沒有人聽到。最後,有個勤務兵靠近他身邊,感覺他的脈搏輕微跳動,就急忙跑去報告醫官急救。3天以後,他脫離險境,逐漸好轉。
        撒都該人的詭計破碎了,耶穌做了一件最有智慧的拉比從未做過的事,祂以聖經駁倒撒多該人,並向他們說明死後確有生命,只不過這種生命不能按世上的事來想像。眾人驚異於祂的辯才,即使法利賽人也不能不為祂喝采。

        親愛的上帝,幫助我更能體會復活的真理,並能在現今的生活實踐復活的生命。讓我學習李正柏牧師復活的見證,縱使走過陰森山谷,也不怕災害;常被打倒,卻沒有喪亡。
奉主的名求,阿們。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把上帝的歸於上帝

耶穌對他們說:「那麼,把凱撒的東西給凱撒,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 馬太福音22章21節 )

        法利賽人和希律黨問耶穌,應否向凱撒繳稅,本是想陷害耶穌,耶穌卻揭露他們未向上主奉獻。他們向凱撒繳稅,卻在生活上輕忽上主所要的,這是何等羞辱。真正的基督徒,不只是要成為國家的好國民,也應是天國的好子民。基督徒除了不能在人前失職,更不可在上主面前失職;應如彼得所言:「要敬畏上帝;要尊敬君王。」( 彼得前書2章17節 )
        2012年,前總統陳水扁病情更嚴重,引發「保障人權」和「保外就醫就是釋放」爭論。在此之前,許多台灣本土社團基於「保障人權」,不斷要求總統馬英九讓陳水扁保外就醫。可惜,馬政府並無此打算,甚至宣稱「保外就醫就是釋放」、「北監可以處理陳水扁的醫療」。然而,經署立桃園醫院進一步檢查,發現陳水扁病情比原先公布的更嚴重,需更好的醫療環境。對此,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呼籲馬政府,要讓陳水扁保外就醫,持續關心監獄人權問題。如主耶穌說:「把凱撒的還給凱撒,把上帝的歸於上帝。」盼望馬政府「把政治的還給政治,讓人權的回歸人權。」
        當蘇格拉底被問到德行能否經由教導而獲得,他說:「我不知道德性可不可以經由被教導而獲得,因為我連什麼是德行都不清楚。」蘇格拉底的話不管對不對,卻發人深省。難道我們選出的領導人,連什麼是德行都不清楚 ?

        親愛的上帝,幫助祢的子民不被人陷害;不要讓我們遭受承擔不起的考驗;救我們脫離那邪惡者的手。讓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更清楚知道「把凱撒的給凱撒,把上帝的歸給上帝」之道理。奉主的名求,阿們。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誰能享受天國的福分 ?

耶穌說:「被邀請的人多,但被選上的人少 !」( 馬太福音22章14節 )

        聖經往往以「筵席」象徵天國的歡樂。這個比喻的意義與葡萄園的比喻相似,天國的宣告就如王已邀請客人參加喜宴;當喜宴即將開始,王便派僕人提醒人赴宴;但他們並不理會,王一再催促,他們不但不理還凌辱王的僕人並加以殺害。該比喻直指猶太人棄絕上主差派的眾先知,甚至迫害上主的兒子。王邀請另一批客人赴宴,乃象徵上主的恩召臨到外邦人的身上。
        2012年9月有一則〈婚宴辦桌 宴百街友 〉新聞,報導一對新人在結婚前夕,宴請100名街友與低收入戶,並邀請牧師佈道,親友也至各桌關心街友。新娘游文玉說,街友是被社會遺忘的弱勢族群,她寧可不拍婚紗照、婚禮簡單點,而與街友分享耶穌的愛。她說,曾在書上看過美國有基督徒結婚,特地到市中心接送街友喝喜酒,不少街友深受感動。她希望自己的婚宴,除了宴請街友一頓,更能扮演「家人」角色,給他們愛與溫暖,甚至有人現場受洗成為基督徒。餐廳老闆娘也被這場婚宴感動,給予新人優惠折扣。
        謙卑悔改的人,才有機會享受天國福分。人人都可以說自己是基督徒;然而,若只是口頭上承認,卻欠缺美好生命見證,將不為天國的王接納。

        主啊 ! 我獻上的祭是憂傷的靈;憂傷痛悔的心,祢不拒絕。求主幫助我活出與所蒙的恩典相稱,才有機會享受天國的福分。奉主的名求,阿們。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有屬靈的眼睛

耶穌停下來,叫他們過來,問說:「你們要我為你們做什麼 ?」( 馬太福音20章32節 )

        對兩個盲人的醫治,在馬太福音9章27~31節和馬可福音10章46~52節也有類似記錄。馬可只提到一個人,並指出他叫巴底買 (馬可福音10章46~52節 ),馬太則提到兩個人。馬可為何要提這人的名字 ? 學者認為,因當時基督徒普遍知道巴底買是個門徒。
        無論如何,從盲人得醫治的故事我們可學習到:1.不要怕環境:當時有許多人責備盲人,叫他們不要作聲,他們發出的心聲讓很多人不高興,甚至引來打壓和威脅;但盲人不但抓住機會,也不怕權勢和不好的環境,反而勇敢呼叫主耶穌的名,尋求祂的幫助與醫治。可見不要害怕環境,是我們信仰很重要的一部分,信心就如黃金在火爐中,越受鍛鍊越堅固。
2.堅信告白耶穌是生命的主:當我們堅信生命的主,就能不怕環境,得到主的應許。像詩人在詩篇119篇140節所言:「你的應許多麼純真 ! 我多麼愛慕 !」
        勵志作家戴晨志在《圓夢高手 》一書提到:「人不怕沒機會,只怕自己不改變 ! 人不怕沒機會,只怕自己不去開創機會 ! 人不怕沒機會,只怕機會來時,自己實力不夠,努力不夠 !」
        信主久久的基督徒,不知你遇到主耶穌後,改變了什麼 ? 當盲人與主耶穌相遇後,他們對主的信心,讓人生大大改變;不只肉體得醫治,人生更從絕望到有盼望。

        上主我感謝祢,讓我透過盲人經驗到主耶穌醫治的故事,學習把握機會、不怕環境、不懼他人的阻撓,並付出行動為主作見證。奉主的名禱告,阿們。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侍候.人的真義

正像人子一樣,他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
( 馬太福音20章28節 )

        在馬太福音9章33~37節記錄門徒爭論誰最偉大,耶穌知道門徒的心,於是找來一個小孩向眾人作「機會教育」,請他們學習小孩謙卑、單純和無私的心。耶穌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要門徒明白,認同並接待小孩子,就是接待祂及上帝。
        西庇太兒子的母親是跟從耶穌的門徒中的普通一員 ( 馬太福音27章56節 ),她期望兒子出人頭地的強烈慾望是可理解的。馬可並未提到她,顯然雅各和約翰不是故事的焦點。本段經文解釋了這件不易理解的事:本是悲劇性的死亡,卻是為眾人作贖價的服事。祂服事人的結果,到第28節我們才知道,這種犧牲不是無意義的,因一人捨命,卻為萬人帶來了生命。
        耶穌為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是祂身為僕人的特殊使命。這是新約中表達耶穌的死為人帶來救贖的最明確說法。
        本段一方面自成一體,另一方面又把上面幾段的信息連在一起。天上的賞賜 (馬太福音19章27~29節 ) 和在前的必在後 ( 20章1~16節 ) 這兩個主題,在此又通過一個特別的要求再次被提出。這為「在前的」應得賞賜提出要求,且沒離開耶穌「王國」的語言環境。這種強烈慾望也是自然的,不過與耶穌的榜樣恰恰相反,耶穌受苦受難,遭人厭棄。

        主耶穌幫助我除去自私自利的心,學習小孩謙卑、單純和無私的心。這樣才能學習主耶穌的榜樣:誰要居首,誰就得做你們的奴僕;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能夠榮神益人。奉主的名求,阿們。

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寬恕別人,最大的收益是自己

耶穌說:「如果你們各人不肯饒恕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馬太福音18章35節 )

        35節是以整個比喻故事為基礎的結論。不寬容別人的人不可能希冀得到別人寬容。這點在馬太福音6章的主禱文裡,和緊接其後的解釋裡已表示得十分堅決。在那裡用「債」來代表罪,這裡更用欠債的故事,把此思想闡明出來。如果教會是一群蒙上主寬恕的人,那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應以互相寬恕為標誌,這應是教會的基本特徵。「從心裡」這幾個字就表示,饒恕不是口惠而無實,也非律法主義。這是主耶穌對彼得問話的完全答覆,這正是今日所需要的。
        2003年2月7日,杏林子被有精神問題的外傭拖下床,重傷不治,享年62歲。她在臨終前最後一個決定,就是寬恕那重傷她的女佣。她為何能做到 ? 天韻曾推出改編自她的作品的專輯,其中 〈寬恕 〉這首歌把答案告訴我們:「主啊 ! 我做不到,他們得罪虧欠我,要我原諒,我做不到,主啊 ! 我做不到。他們不斷傷害我,要我忘了,我做不到。但是我忘了, 主啊 ! 我也曾如此對祢,背棄祢、否認祢和遠離祢,祢都依然愛我.......主啊 ! ,寬恕那傷害我的人,不怨恨、不計算、和不追討......因祢先寬恕我。」
        杏林子學會原諒,因她領受從上主而來的饒恕。你和我本是罪人,但我們都被上主極大的愛所寬容和接那,更理當饒恕得罪我們的人 ! 我們一刻學不會寬恕的功課,生命就不能真正成長。記住寬恕別人,最大的受益是自己。

        學習杏林子寬恕的祈禱:主啊 ! 我也曾背棄祢、否認祢和遠離祢,祢依然愛我,沒有把我離棄。主啊 ! 我願意,寬恕那傷害我的人,不怨恨、不計算、和不追討。主啊 ! 我願意,因祢先寬恕我。奉主名求,阿們。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給犯錯的人機會

同樣,你們的天父不願意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人迷失。( 馬太福音 18章 21 節  )

        拉比有一句智慧的話:「不要單獨地做判斷,因為除了一位 ( 就是上主 ) 以外,沒有誰能單獨地做判斷。」

        主啊 ! 你是知道人內心的神,不會錯待任何人,求祢讓我不要單獨地判斷人。幫助我有愛心、勇氣、和力量去接待犯錯的人,再次給他們機會。奉主的名求,阿們。

2013年6月9日 星期日

願人人都得救

我實在告訴你們,除非你們回轉,變成像小孩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 馬太福音
18 章 3 節 )

        馬太在此重寫了馬可福音9章33~26節和10章15節,並加上第4節的話,指出在上帝國裡,偉大不在於地位,而在於服事他人。馬可強調屈身服事人的是上帝國中最大的;馬太的重點在於謙卑,而謙卑的源頭則來自於主耶穌 (腓立比書2章6~8節 )。只有謙卑的心,才能甘心樂意屈身服務人、服事上主。我們要像小孩子單純無邪,才不會引誘人犯罪。
        聖經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你們都要專心一意,像是為主工作,不是為人工作。」這是不簡單的功課。
        《 上帝在職場──天天活得有意義 》一書提到,工作是人生命中很重要的部分。但工作可能對人有益,也可能有害;因為在工作領域裡,我們或者信心更成熟,也可能罪更加顯多。工作中也充滿許多挑戰和困難,但我們懂得如何紓壓嗎 ? 又如何看待工作中的挫折 ? 是否懂得在遭逢失敗後,仍持續懷抱希望 ?
        主耶穌提醒,不論是小孩或任何人,都不要輕看,為要強調他們的重要。我們不要輕看任何人,因它可能是屬天國的。

        主啊 ! 祢的心意,是人人都能得救,而不是沉淪。在上帝國裡,偉大不在於地位,而在於服事他人。求祢幫助我學習像小孩子謙卑的精神。奉主的名求,阿們。

2013年6月8日 星期六

像一粒芥菜種的信心

假如你們有像一粒芥菜種子那麼大的信心,就是對這座山說:「從這裡移到那裡 !」它也會移過去。沒有任何事情是你們不能做的。( 馬太福音 17 章 20 節 )

        耶穌勉勵受挫的門徒說:「假如你們有像一粒芥菜種子那麼大的信心,........沒有任何事情是你們不能做的。」耶穌的意思是,只要有「一點點」的信心就夠了,但顯然我們缺乏就是這個。
        信心好像大衛手中的那顆小小的石頭,卻有大大的作用;石頭雖然小,卻有上帝的同在,因此就能發揮最大的力量。當時小小的大衛對高大的非利士人說:「你來打我,是用刀、矛、標槍,但我打你是奉上主──萬軍統帥的名。(撒母耳記上17章45節 )
        我們從大衛身上看到完全交託的信心,他知道憑自己根本無法跟這個 3尺高的歌利亞交戰,但當他相信上帝會給他力量戰勝仇敵,他就有了交戰的能力。果然,上帝用一顆小小的石頭,就讓大衛打敗了那個巨人。
        約翰壹書5章4節說:「因為上帝的每一個兒女都能夠勝過世界。使我們勝過世界的,是我們的信心。」信心讓我們勝過這個世界的一切困苦、患難,這份信心是上帝同在的應許。保羅也說:「只要上帝在我們這一邊,誰能敵對我們呢 ?」( 羅馬書8章31節 )當我們遇到困難、遇到重擔、遇到許多問題的時候,願我們可以完全交託、完全相信、完全依靠主──我們的上帝。擁有這份信心,我們就能夠成為一個得勝的基督徒,「沒有任何事情是我們不能做的」。

        信心源頭的上帝,我常常覺得靠自己就夠了,因此當我需要祢幫助時,卻不知如何信靠祢。幫助我學習信心的功課,不靠自己,單單仰望祢。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